本文是“十大”系列文章的第七篇,編輯精心挑選了2016年度儀器儀表工業十位重量級的人物,看看他們對本工業有何巨大影響!
嚴衍祿:中國農業大學教授
嚴衍祿教授是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研究先行者之一。20世紀80年代初即組建了中國農業大學近紅外光譜分析實驗室,三十余年來,嚴衍祿教授一直從事近紅外光譜分析的基礎理論、農業應用、軟硬件技藝等研究開發工作;持續培養近紅外光譜研究範圍博士、硕士生三十余名,許多已成為國內外高校、科研機構、知名産業中近紅外範圍的學術和技藝骨幹;為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藝的推廣做出重大貢獻。
嚴衍祿教授指出,在中國研究近紅外面臨的困難另外,例如中國的小麥、玉米等的品種可能比國外多幾萬個,建立穩定的近紅外模型更加困難。但是,如今大數據、雲計算等的擴展,對於中國近紅外研究來說,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遇。
林善平:虹潤精密儀器創始人
它的商品上天、入地、下海,廣泛應用於航天、航空、核電、高鐵、采礦、石油、環保等範圍;它的顧客名單裏,有中國空間技藝研究院、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、大亞灣核電站等國內工業翘楚,有美國微軟、瑞士ABB、德國蒂森克虏伯、日本日立等國際巨頭;它還打破了顯示控製儀表範圍歐美日商品的技藝和價錢壟斷,為中國重大裝備國產化作出了貢獻;它的名字叫虹潤,一家成立於1995年,專註顯示控製儀表研制和製造的民營産業,每年生產的30萬臺儀表商品暢銷海內外。
回望來路,創始人林善平感慨的是,虹潤20多年來不為外界***所動,深耕一個範圍,一步步地達成“造國際***儀表,讓虹潤走向世界”的願景。
應懷樵:中國虛擬儀器之父
應懷樵是世界***科學家、中國虛擬儀器之父、着名振動噪聲與信號處理專家,目前他擔任北京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藝研究所名誉所長、科技委主任,北京應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。他是中國早提出“虛擬儀器”構想、早提出和達成“用軟件製造儀器”,“用軟硬件相結合”來取代傳統的主要由硬件組成的模擬式儀器的學者,也是中國虛擬儀器的創始人和奠基者。
許俊泉: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藝有限公司總裁
許俊泉1997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,2000年獲得清華大學生物系硕士學位,2007年獲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Rady商學院MBA學位。長期從事生物芯片商品的研制、生產、市場推廣、技藝幫助及管理等工作。目前任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藝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裁。
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技藝支撐手段,相關儀器及其產業的擴展也備受關註。由於傳統工業(例如:冶金、石化、建材等)近些年的增長乏力,不少科學儀器公司很自然地將目光投向了“精準醫療”這一具擴展潛力的熱門範圍,像博奧晶典生物技藝有限公司可以稱得上是國內這個範圍的“先行者”之一。
陳建章:長儀集團董事長
“做表等於做人”,這是陳建章的商品觀。有這樣一個將道德融入到商品中的管理者,長儀能在商品可靠性方面做到業界***也就不足為奇。
作為一名業內少有的懂技藝、懂管理的領導者,陳建章從36歲開始擔任長儀集團的董事長,在20多年的時間裏,帶領一個鄉鎮集體産業擴展成為如今涉足多產業的集團公司。
侯靜: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
27歲獲得博士學位、31歲出國深造、35歲晉升為研究員、36歲遴選為博士生導師,入選教育部“新世紀***人才計劃”。憑着在“超連續譜光源”範圍的開創性研究成果,侯靜已成為該範圍的佼佼者。
剛進入不惑之年的侯靜,先後主持承擔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、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和863計劃等10多個項目研究。作為中國“超連續譜光源”研究範圍的知名專家,侯靜感到自己的一切已經與“光”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,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似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。
謝少鋒: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所長
謝少鋒,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獎學金獲得者,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所長,工學博士、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,註冊計量師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,和地方多範圍技藝管理專家,總裝“軍用電子元器件標準化技藝委員會”副主任委員、中國電子學會可靠性分會主任委員、廣東省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。先後主持完成和省部級課題多項,組織承擔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兩化融合、信息技藝產業、新型工業化、大品質工作機製等相關範圍擴展規劃專題研究,同時長期從事品質、可靠性、計量、信息化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範圍工作。
吳玲:景陽科技總經理
成立於1997年的景陽,為國內***的智能視頻商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,專註於智能視頻商品及方案的研制與創新。景陽在全國乃至全球各地陸續開枝散葉,特別是在互聯網浪潮推動各行各業風雲變革時代下,景陽以朔風飛揚的姿態,一次次給工業帶來激勵性的驚喜。
運用屬於它自己的思維與定位,吳玲帶領景陽科技打造了全新的研制、製造、銷售與效勞模式。
付世江:天美(中國)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總裁
2012年2月,付世江先生出任天美(中國)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總裁,帶領天美(控股)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——天美(中國)團隊。加入天美以後,付總將外資産業文化與天美的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,在銷售戰略、市場調整、公司文化理念和員工培訓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,推進公司的多元化管理。
付總表示代理商與廠商是相互依存的關系,長期合作、相互扶持才能攜手共進、共拓儀器渠道、共創未來。
張永方:美國大通激光公司CEO
張永方博士於1984年獲得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硕士學位,師從中國着名激光專家李再光教授;1986年師從美國激光學界泰鬥、美國光學學會主席WilliamB.Bridges教授,並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機電學博士學位;1993年-1999年擔任全球大的民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公司Synrad公司副總裁及席科學家,帶領團隊研制出了眾多系列的二氧化碳激光器;1999年創立美國大通激光公司(ACCESS LASER COMPANY)開發出高性能的大通激光器,並將大通公司擴展為全球大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公司之一。
文章鏈接:中國機床商務網 http://www.jc35.com/news/detail/61435.html
全國統一效勞熱線
1551658502615516585026
掃一掃 關註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