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,四月節。立字解見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時皆假大也。5月5日是中國的立夏節氣,意為萬物皆已長大。但是我國北方昨日遭遇今年強沙塵天氣,目前黃沙足跡遍布10余個省(市、區),影響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裏。難道沙塵暴也隨之長大了?
今日,大風沙塵齊聚京城,帶來降溫的同時也讓全城空氣品質維持在嚴重汙染水平,沒有一絲快要進入夏天的感覺。受上遊沙塵暴和揚沙天氣影響,黃沙漫天之景於4日起在京城出現。5日一早,北京大部分地區能見度僅在1至2公裏左右。8時,北京空氣品質實況地圖顯示的是一片代表高警示性的紅褐色。全市35個監測站點中,絕大部分站點的要汙染物為PM10,僅有個別站點的要汙染物為PM2.5。從PM10的監測數值來看,過半站點的PM10實時濃度超過1000微克/立方米。從PM2.5監測數值來看,過半站點的PM2.5實時濃度超過250微克/立方米,高的已超過400微克/立方米。路人大多是墨鏡、口罩、帽子全副武裝,並用手護住,以防“裝備”被大風吹走。
據北京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展現,5日上午,西北冷高壓鋒面過境,北京仍將受到新一股大風沙塵汙染影響,但汙染程度相比4日明顯偏輕。沙塵汙染將於5日下午基本結束,屆時,空氣品質將轉好。
說到沙塵暴,環境監測和治理是繞不開的話題。
這些年來,隨着三北防護林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的實施,沙塵的危害已經大大減緩。記得兩年前的***期間,有位代表談到北京沙塵暴說:多年前“一到春天北京總有一陣子沙塵特別大,厲害時都能把天空染成黃色”,“現在‘滿天黃色’的日子越來越少了”。
然而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,盡管這些年來,我們在環境生態建設方面付出了***的努力,但全國範圍的生態環境治理,僅僅是還清歷史舊賬,就很不容易。而環保儀器儀表作為環境保護數據信息來源的重要依據,擔負着環境監測、品質評價和為科學環境治理供應依據三大艱巨任務。
隨着全國科技的快速擴展,我國也在不斷加強環保力度。近幾年來,全國各個省市更是爭先恐後打造環境監測網絡。在《關於推進環境監測效勞社會化的指導意見》之後,環保部門還將加快《環境監測管理辦法》的修訂,進一步推動《環境監測條例》出臺。
與此同時,在我國廣闊的國土面積面前,單個的空氣監測儀表已經“力不從心”,基於這種情況,彙總空氣品質連續自動監測系統、煙氣在線自動監測系統以及應急監測車的多個儀器儀表,打造覆盖全國的環境監測網絡,才能收獲立竿見影的效果。
城市的快速擴展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,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共同的“神經痛點”,我們在享受科技擴展帶來的便捷之時,生態環境給儀器儀表工業的試題也變得愈發難解。儀器儀表工業需要不斷提高智能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水平,適應社會需求,為環境監測供應更準確的數據,才能持有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魄力和面對問題時迎刃而解的灑脫。
全國統一效勞熱線
1551658502615516585026
掃一掃 關註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