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2007年大型飛機研製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,到2015年C919飛機架機在中國商飛總裝製造核心總裝下線,再到今天,國產大飛機即將從藍圖到在藍天下翱翔飛,歷時10年。這是中國款按照新國際適航標準研製的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幹線民用飛機。
什麼是大飛機
民航客機根據執飛航線的不同,主要分為支線飛機和幹線飛機:
支線飛機主要是用於短途運輸,座位數在50到110座左右,而幹線飛機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“大飛機”,一般都具備洲際運載能力,它們的載客量更大,速度更快,航程更遠。
大飛機主要在萬米左右的平流層飛行,氣流較為平穩,顛簸感也就相對弱了一些,保險公司,也通常以115座作為大型客機的分割點。
“大型客機研制和生產製造能力是一個航空水平的重要標誌,也是一個整體能力的重要標誌。製造大飛機所承載着幾代中國人的航空夢。”
C919名字的含義
那麼,這架大飛機為什麼要叫C919呢?“COMAC”為研製C919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英文名稱簡寫(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),簡稱中的“C”既是“COMAC”的***個字母,也是中國的英文名稱“CHINA”的***個字母。另有民航愛好者提出,此前國際上知名的飛機製造商為空客(Air Bus)和波音(Boeing),從A到B再到C,剛好排隊。
至於“919”,***個“9”是天長地久的意思,後面的“19”則是指這架中國大型客機的大載客量為190座。
飛為何屡次推遲?
C919下線已經足有一年半多的時間,飛卻一再推遲。這是因為中國商飛在地面靜態測試中發現,可以進一步減輕飛機的重量,因為機翼過於堅固。這一消息乍一看似乎不太合理,機翼堅固難道不好嗎?其實對於客機來說,在滿足飛行安全前提下,適當降低機體強度可以減輕機體重量,提高燃油經濟性。國產支線客機ARJ21當年在測試中就發生過結構強度不足而斷裂、靜力試驗失敗的事情,C919可能在強度方面有些過了,適當修正是很必要的。
C919飛雖然一再推遲,但要知道,大型客機的科技含量高,絕非簡單組裝機就行,尤其這是我國歷史性的一步,只要能做好,時間上是可以寬容的。據專家分析,與波音737和空客A320相比,C919的技藝更加先進,采用四面式風擋就是國際***的策劃,氣動阻力小,強度要求高,製造工藝復雜,成本不菲。
舉國之力
C919可謂是舉國之力的產物,主要研製單位是中國商用飛機公司,同時匯集了多家戰績輝煌製造商,他們長期與空客、波音進行合作,為其製造客機零部件,具有豐富的現代航空工業經驗。參與C919研製工作的,還有來自國內22個省市、36所高校、200多家機構的科研人員。
成飛:研製殲10、枭龍、殲20戰鬥機等。
西飛:研製飛豹戰鬥轟炸機、運-20大型運輸機等。
沈飛:研製殲15、殲31戰鬥機等。
洪都:研製新***架飛機、L15獵鷹教練機、直十系列武裝直升機等。
哈飛:研製H425系列民用直升機、直九系列武裝直升機、HCl20直升機等。
據了解,C919不僅凝結了我國的技藝力量,也吸收了他國在大飛機上的優勢。為了確保研製進度,減少技藝風險及成本,C919的發動機LEAP-1C來自CFM公司,這是法國施奈克瑪公司與美國通用公司的合資公司,專攻大飛機用發動機。
根據與法國簽署的合同,未來法方將向中國供應該發動機的生產線用於組裝。換而言之,中國會在未來獲得該發動機的組裝技藝和部分生產技藝,完成飛機發動機的國產化。而在全球分工越來越細致的今天,購買歐美生產商的零部件,還能夠與相關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,更便於拓展海外市場,一舉兩得。
祝賀飛成功,中國航空夢踏上新征程
對於中國來說,C919不僅僅一款幹線客機那麼簡單,“它意味着中國民航將不再依賴國外進口,中國的飛機製造真正走出一條自主研製的大擴展之路。”
在進行了70多分鐘的試飛後,C919返回上海浦東機場,成功着陸!跟隨着飛進程,我們看到,全程駕駛艙視頻直播,指揮核心和伴飛飛機的無線電對話直播,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透明和公開,任何競爭對手都沒有這麼嘗試過。相信C919達成量產後,也將帶動上下遊產業擴展,解決大量高技藝人才的就業,鍛煉航空人才,拉動經濟擴展,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名片,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。
全國統一效勞熱線
1551658502615516585026
掃一掃 關註我們